同业存单成为部分银行新宠,中小银行不宜过度依赖同业存单

舆情
互联网
2019-02-08

文/李凤文

报载,截至1月24日,超过280家银行发布2019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发行规模未现大幅收缩。在一季度同业存单将被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的背景下,专家表示,同业存单期限结构料出现优化调整,3个月以上期限的规模占比或增大。对中小银行而言,发行同业存单仍是重要的流动性补充渠道。

2013年12月,央行下发《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同业存单是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是一种货币市场工具。办法还明确发行同业存单应当具备的条件,规范同业存单的发行。

事实上,同业存单的发行受多重因素影响,如存款吸收的难易程度、市场利率的变化、监管政策的调整等。根据万得数据统计,2017年全年同业存单的计划发行量为15.2万亿元,较2016年大幅增长约65%。自2018年一季度监管机构将部分银行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以来,银行大规模发行同业存单逐步降温,当年申报额度15.4万亿元,同比仅增长约1%。

随着存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揽存难度进一步加大,尤其对于网点少、揽存能力弱的民营银行来说,低成本的同业存单更是最佳资金来源。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7.52万亿元,全年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71亿元;增速为8.2%,同比低0.8个百分点。但对负债不够稳定的中小银行来说,同业存单兼具“补充负债缺口”和“获取套利收益”双重功能,在中小银行负债规模扩张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揽存难让同业存单成为部分银行新宠。在已发布2019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的280多家银行中,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为主的31家银行,每家计划发行额度不少于1000亿元。在发行额度不少于2000亿元的19家银行中,8家发行计划发行额度较去年上升,9家持平,2家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发行同业存单有利有弊,益处在于扩大银行资金来源渠道,较短时间能筹集一大笔资金,且成本较低,由此能传导至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利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利在于同业存单期限在1年以内,银行难以做长期信贷安排,容易导致期限错配,且到期集中,额度大,流动性风险较突出。另外,受资产质量和风险状况影响,制约投资者对中小银行同业存单认购的积极性。

如某城商行1月8日发行同业存单,计划发行5亿元,实际认购量仅0.5亿元。此外,发行同业存单较大程度受监管政策影响,一旦同业业务监管政策收紧,将给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

对渴望发行同业存单的中小银行来说,如何避免对同业存单过度依赖,值得思考。笔者认为,中小银行应通过细分市场定位和差异化产品设计,针对不同客户推出不同产品,以拓宽存款来源,提高客户黏性。要避免揽存过度和不正当竞争,并努力降低存款成本。

要合理安排负债结构,在扎扎实实做好传统存款业务拓展工作,增强存款稳定性的基础上,用好市场化同业资金,优化资金来源结构,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要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负债结构不合理问题,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守住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占总负债比重不超过三分之一的监管红线,管控好流动性风险。

除此之外,对网点较少的中小银行,特别是民营银行,监管部门应予以政策倾斜,支持其根据业务发展适当增设网点,以增强吸存能力,降低负债成本,减少对同业资金的依赖,促其稳健经营,健康发展。